人生就是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EN
×
EN
  • 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qsdtqr.whjinling.com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线留言×
点击切换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药效学研究的内容之药理效应的两重性

2015-11-03
|
访问量:

药效学研究是对药物进行有效性评价,目的在于阐明药物防治和诊断疾病的机理,为开发和评价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人生就是博建立了相应的药效学研究实验模型和方法,从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评价新药药效学,从中探讨药物的作用机理。常规开展的项目有:抗肿瘤药物药效试验、心血管系统药物药效学评价、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评价、降血糖药物药效学评价、以及基因工程类药物药效学评价等。

人生就是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很高的团队,拥有丰富的药效学研究经验,我们可承接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等药效学研究,为新药申报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药效学研究


    联系我们

    邮件:Marketing@qsdtqr.whjinling.com

    电话:021-58591500



药理效应的两重性

1、药物的治疗效应

药效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和观察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效应观察。动物模型应能反映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遗传性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较好。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转基因动物等。

临床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治疗预防疾病,减轻病者的痛苦,一般把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药理效应称为治疗效应。治疗效应的产生可以是用药即时出现,也可以在几周乃至数月出现,这与疾病的特点,药物作用的机制和药物的体内过程都有关。例如:对于癫痫持续状态,静脉注射安定常能很快显效,但苯妥因钠控制癫痫的发作则需几个月甚至数年的坚持治疗。远期疗效有时比近期疗效更有价值,特别是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是最好的参数指标。治疗效应常常是治标治本兼顾的过程,如糖尿病,病因是胰岛机能下降,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同时要纠正代谢紊乱。从近化医学发展的观点看:症状病因之间有时很难有明确界限。很多疾病都是全身性的代谢病或分子病等,影响到的组织器官是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治疗时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2、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也有不利的一面,造成生理生化功能紊乱,一般称之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常和治疗效应伴同发生。不良反应又分为:
①副作用,即轻微的治疗剂量下就发生的,一般危害小,是因为药物选择性低引起的。
②毒性反应,即较大剂量引起药物过量反应,对机体有害。给药后短时间内就发生的称为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如:灰婴综合症等。有些毒性反应发生可迟致数月,称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慢性毒性是药物蓄积引起的,如药物引起骨骼畸形等。有些药物有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胎(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的作用,称为慢性毒性中的特殊毒性。
③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大多数药物的毒性作用是可以预知的,因为毒性作用一般是药理作用的延伸,但是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和不同人的过敏体质有关,或与其特殊的遗传体质有关。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溶血性贫血。肝脏的损害也有过敏机制的存在。致敏物质有时是药物本身。有时是其中的杂质,如果是杂质,说明该药品质量有待提高,若是药物本身,则该药有可能被淘汰。很多生物来源的药品常常会因过敏反应而通不过评审,特异质反应是特殊的遗传体质导致病人对药物反应程度的异常变化。
大多数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可逆的,但有些是不可逆的,其危害性或后果较严重,如氨基甙类引起的神经性耳聋,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肼苯哒嗪引起的红斑狼疮,这些称为药源性疾病。这要求医生用药选药慎重,在给药期间要注意观察。
④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⑤停药反跳:长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而造成疾病逆转的现象称做“停药反跳”。尽管各种药物产生“反跳”的原因不同,但其后果是一样的,那就是疾病反复,症状加重,更加难治。如:降压药。 
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当血压降至正常后,如果立即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大幅度上升,甚至可超过治疗前的血压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脑血管破裂。这是由于突然停药,使中枢部位(脑力)的药物浓度迅速下降,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的结果。
⑥药物耐受:药物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一种药物后,身体对该药物的反应降低,以致需要加大用药量才能达到原先的作用。如安眠药的反复使用易产生耐受性,安眠效果降低,需要加大用量才能产生原来的效果。吸烟也同样的情况,第一次吸烟可能感到不太舒服,而多次吸烟后并无不适感觉。这种耐受性使初吸者一吸再吸,最后上瘾,而且吸食量越来越大。
⑦药物依赖:并非为了医疗需要而长期或反复应用某种药物,结果产生精神上或躯体上的依赖性,以致持续地或周期地强烈渴望重复应用该种药物。原称药瘾。
产生药物依赖的常见药物包括鸦片类(吗啡、海洛因、杜冷丁等)、苯丙胺、可卡因、印度大麻、巴比妥类(速可眠、阿米妥、戊巴比妥等)及其他安眠药(导眠能、安眠酮)、抗焦虑药(眠尔通、利眠宁、安定等)、镇痛药(阿斯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因药物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征是:①精神依赖。这是最主要的特征。为了追求用药后精神上的某种特殊快感,或避免断药所产生的痛苦,对药物的渴求成为强烈而不可抑制的欲望,因而不顾药物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不择手段地获得药物。②躯体依赖。为避免停用已有依赖性的药物所引起的躯体症状即停药症状或戒断症状,而必须应用该药或与其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戒断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只感到全自不适,重者则可危及生命。③耐药性。长期反复应用某种药物致其效应减低,为得到用药初期的同等效应,必须增加剂量,其剂量可达到通常剂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剂量往往引起中毒。

3.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是应用药物不当所引起的疾病。常指损伤性、危害性较大又不易恢复的慢性毒性反应。如柯兴氏综合症(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新闻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药效学研究的内容
2015-09-28
药效学研究的给药方法:预防性给药、治疗性给药、防治结合的给药方式 选用一种以上动物进行药效试验,每一方面药理作用要选用2~3种动物模型或者细胞模型来做。
CAR-T 药物非临床体内药效学研究常用的模型有哪些
2021-10-08
新型5-HT3受体配体有望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和胃肠道疾病,本研究中药理药效学研究通过人生就是博进行
2025-06-12
Droxytryptamine (5-HT; serotonin) 5-HT3 receptor is an excitatory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expressed in for example the brain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STI-300 as a selective, high affinity 5-HT3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 CSTI-300 was examined alongside the selective 5-HT3 receptor antagonist alosetron (which is also currently marketed as a therapeutic for IBS-d). Sub-cutaneous application of 5-hydroxytryptophan (5-HTP; 10 mg/kg) markedly increased the rat’s sensitivity to abdominal contractions. CSTI-300 and Alosetron displayed similar efficacy in a rodent in vivo model of IBS-d, measured by a reduction in colonic sensitivity. The experiments (Rat colon distension model of IBS-d) were carried out by Medicilon. The protocol complied with and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and Medicilon is accredited by the NIH Office of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 (OLAW) and AAALAC. Experiments (dog behavioural and emesis model) were performed by Medicilon. The protocol for the dog behavioural and emesis model complied with and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
搜索验证
点击切换